HR afternoon tea
2022-05-05 阅读次数: 3773
在“反内卷”的浪潮下,在各公司限制加班的条文外,我们将目光落在那些“正在加班”的年轻人身上,似乎可以看见他们的一些“身不由己”和他们对于加班这件事的一些态度与考量
近期,“B站回应员工过年加班猝死”“字节跳动确认28岁员工离世”两个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
“互联网公司”“90后”“猝死”,这两起事件共同的标签引起了网友对“加班”这一话题的广泛讨论。一时间,关于“抵制996”“反对加班文化”的讨论在网络上再次掀起热潮。据某招聘网站最新发布的《当代年轻职场人现状洞察报告》显示,如今有超过76.71%的“90后”职场人日常经常加班。
然而,就在2021年,国内多家公司相继宣布取消“大小周”制度,呼吁告别“996”工作模式。在这样的氛围下,2021年被不少网友称为“反内卷”元年。但是,“反内卷”后职场人能获得解放吗?公司取消加班制度后,员工真的就能不加班吗?那些作为加班主力军的“90后”年轻人为什么“不得不”加班?
在“反内卷”的浪潮下,在各公司限制加班的条文外,我们将目光落在那些“正在加班”的年轻人身上,似乎可以看见他们的一些“身不由己”和他们对于加班这件事的一些态度与考量。
不加班,是完不成工作的
冯君曾在位于北京的国内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了三个月的时间,他说:“加班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来说是常态。”冯君在事务所的岗位是审计助理,主要负责回函、核对账目、跑银行办理业务等事务,“就是在别人手下干一些杂活。”冯君告诉《方圆》记者,自己干的虽然是杂活,但该加的班却是一点都没少。
在事务所工作的日子里,冯君是没有周末可过的,“最多就是周日下午休息一晌,其余时间都要去单位加班。”究其原因,冯君表示,在会计师事务所,大部分员工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为准备上市的公司做账。公司的账目往往庞大而繁杂,而这些员工通常被要求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捋清楚一家公司几年的账目,“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没有人强迫你加班,但是手里的活必须得干完。”
实习的日子里,冯君一共跟了三个项目组。在前两个项目组工作时,他通常会加班到晚上9点钟左右,而在最后一个项目组,他每天都需要加班至凌晨一两点。那段日子里,让冯君觉得最解压的一件事就是完成工作后的碎纸环节。每天凌晨,冯君会将一桶一桶的纸张倒进碎纸机,好像在宣告着一天工作的“圆满结束”。
对于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冯君却表示,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这算不得什么”。冯君说:“像我一样的普通员工最晚也就是加班到凌晨,但是有的领导会直接干通宵。”在单位,冯君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大不了他几岁的“老员工”在累月的加班下气色变得很差,“甚至于一些人忙起来是不修边幅的”。“不过,也不是所有时间都会承担这样重的工作任务,比如在承接一个项目的前期会相对轻松,再比如年末时会有长假期供员工休息。”冯君如此说道。
小思目前在成都一家设计院担任结构工程师,他在单位主要负责的工作是设计并绘制房屋建筑图纸。“通俗来讲,就是把建筑一座房子所需要的钢筋、水泥等数量计算出来再落实到图纸上。”小思告诉《方圆》记者,在建筑行业,加班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据某网站在2021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建筑业排在加班“最狠”行业前十名。据小思介绍,通常情况下,当一个项目投标完成后,设计院需要尽快出一版设计图纸给业主,“一般来说,我加班是为了赶制图纸”。
2021年年底,小思连续加了一个月的班,每天的下班时间都在晚上10点之后。“我们加班的频率不太固定。有的月份不忙就不需要加班,而忙起来就会连续性地加班,通常情况下周末不会被要求加班。”小思如此介绍道。对于那段连续加班的日子,小思表示:“因为当时我是新入职的员工,所以觉得活多一点还是挺充实的。”
刘宛是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策划团队的成员。在团队中,她主要负责新媒体的策划与运营。从2021年开始,她所在的团队开始跟随潮流在抖音做起了直播,而这便成为刘宛加班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他们每周会进行一场直播,直播的时间一般都会选择在晚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大家放学、下班后的时间,之后复盘完差不多在10点左右能下班。如果播得太早,流量就不好。可见,直播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刘宛必须要加班。做直播时,刘宛需要配合主播上架商品链接、发布商品讲解信息,还要时不时地在言语上附和主播以“打造更好的直播氛围”。“一场直播做下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关注台前幕后的动态,因此还是会感觉到比较累的。”刘宛如此说道。其中,让刘宛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加班直播经历,是2021年“双十一”当天的直播,“那天流量不错,峰值时达到了同时在线2000余人,大家也都播得比较兴奋。”那天,刘宛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起工作到凌晨1点才“下播”。
虽然这些加班的年轻人身处不同行业、忙碌的事务各异,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向《方圆》记者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如果不加班,是根本不可能完成手里的工作的。”
“以加班为荣”的职场文化
之彭曾是国内某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培生,前不久,他选择辞职离开了公司。他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受不了公司的加班文化了。在他看来,除了因为完不成任务而加班外,还有一种加班叫作“你的领导觉得你得加班”。之彭表示,在这家公司,一些领导认为加班是团队文化的一种体现,“带领大家加班是在向大领导展现员工们工作的积极面貌”。
之彭清晰地记得,在他入职的第一天就加班到了晚上7点55分。对于之彭来说,那天的工作并不算忙碌,整个上午的时间都是比较轻松的。而在下班前1个小时,之彭临时接到了部门经理布置给他的一个任务并交代他需要今天完成。了解任务后,之彭心生疑惑:“这个事看起来并不算很急,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去做?”在后来的日子里,之彭发现这样的情况依旧在发生。“有什么活,领导白天是不会给我的,总会拖到快下班了才布置下来,然后我就要加班完成。”之彭说。
连续加了两个星期班后,之彭觉得这样“白天不忙晚上忙”的奇葩加班模式需要有所改变,便主动去找了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当时的他觉得,如果可以早点接到工作任务并合理利用工作时间,是不需要每天都加班加点赶工作的。然而,与经理沟通后,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渐渐地,之彭明白了,除了部分临时需要完成的工作外,很多时候,领导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强制留他在单位加班。“如果白天都把工作给你,那你晚上做什么呢?”之彭如此说道。
对于这种加班文化的产生,之彭表示:“因为公司的大领导都在加班,如果我们普通员工不加班的话,就会被视作‘不懂事’。因此,在自上而下的压力下,中层领导们就会带领手下的员工一起加班,以体现各部门对工作的认真与负责。久而久之,这样的加班文化就成了常态。”这样“以加班为荣”的职场文化渗透到每个部门的细枝末节,也让之彭深感厌倦,“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之彭对《方圆》记者说道。
在采访中,小思表示,在他的单位里,虽然大领导并不会要求员工加班,但有的部门领导会对员工有强制性的加班规定。“比如中午我们大家都去吃午饭了,但那个部门的员工整组要留到最后吃饭。而平常工作不忙的时候,部门负责人也不允许员工准点下班,而是想要让员工在单位多待一段时间。”小思如此描述他所观察到的加班文化。后来,在小思单位大领导的制止下,这样的情况得以好转。“这样拘泥于形式的加班文化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显得自己很努力。然而到头来公司和个人都无法得到什么利益,我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小思如此说道。
事实上,国内加班文化最早兴起于互联网公司,人们耳熟能详的“996”“大小周”等工作制度都是加班文化的一种体现。前不久,“腾讯一名应届生在公司大群怒怼管理层”的新闻更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名应届生在公司600人的大群中直接对公司“以加班为荣”的现象表达了不满并提出离职。对此,很多网友纷纷称赞其敢于反对加班文化的勇气,也有网友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站出来反抗不合理的加班文化。
拒绝还是接受
采访中,来自不同行业的年轻人们均表示,自己可以接受合理的加班安排,但前提是“不能超过自己的接纳程度”。而对于加班的接纳程度,他们也有着一些不同的考量标准。
实习期结束后,冯君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而是选择去了一家国企工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觉得高强度加班和薪水不成正比。但冯君表示,自己未来仍然有可能去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说,如果能拿下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注册会计师)证书再回到事务所工作,将会得到十分丰厚的薪资待遇,而他也愿意为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和薪酬去接受高强度加班。
小思则表示,单位目前的加班状况他是可以接受的,而单位给他提供的薪水也让他觉得还算满意,“我们单位会根据项目进行分红,也就是说干得越多,挣得也越多。所以我个人不太排斥加班这件事。”虽然对加班并不排斥,但小思依旧觉得不能因为加班而透支身体,他说:“像是连续几天工作到凌晨的那种加班,我个人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人的身体肯定会受不了。身体健康无法保证的话,那加班、赚钱之类的事就无从谈起了。”
刘宛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接受目前的加班现状,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她对自己所在团队的热爱,她一定程度上是在“为爱发电”。“我很喜欢我目前团队的工作氛围,跟他们在一起工作我会觉得很开心而有趣。”刘宛如此说道。同时她也表示,即使一份工作可以给予她较高的薪水和发展前景,她也并不会因此而接受高强度加班。
而对于之彭来说,虽然他能接受一些合理的加班安排,但对于加班这件事,他持有比较明显的反对态度。他认为:“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加班付出了超过正常强度的劳动,并达成了更高的工作成果,这就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本质上,这是在挤压其他人的工作机会。”选择辞职后,之彭并没有急于去寻找下一份工作,但他表示,曾经的他十分在意一家企业的文化和氛围,但在未来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会更在意企业所能提供的薪资待遇。“因为薪资属于企业白纸黑字签下的承诺,可能我无法决定自己是否加班,但至少我得保证自己所能得到的利益。”之彭说。
加班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事实上,对于目前部分劳动者面临的类似“996”制度的高强度加班问题,我国早就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出于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而近年来,关于加班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2021年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两部门在其中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确“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董明珠也表达了对加班相关问题的关注。她建议,对“996”工作制开展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应充分发挥各项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她说:“有些岗位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适当延长工作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企业置员工的身体、心理健康于不顾,这是绝对不可行的。” 此消息一经报道,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为此建议“点赞”。
在采访中,对于加班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年轻的职场人们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期待。冯君提出了与加班费相关的问题:“据我了解,在许多企业,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希望这样的情况在未来能够得到改善。”而刘宛说:“希望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越来越完善,提升我们打工人在工作中的安全感。”之彭则表示:“目前劳动者维权的时间与金钱成本比较高,许多劳动者也因此选择忍气吞声。希望未来能有相关政策出台,降低维权成本,给予劳动者更多底气。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文中冯君、小思、刘宛、之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