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博天堂·(中国区)官方网站

关于成长,招聘会上工人和企业最常见的一幕是互相“听不懂”

2017-03-15 阅读次数: 5090

      “不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没有把劳动力当做资源要素对待,只愿意消费人才,不愿意培养人才”

  “公司有培训吗?”工人陈流问。

  “只招熟练工。” 招聘人员指指写满招聘要求的背板。

  陈流记不清楚多少次这样问招聘企业,然而企业就像商量好一样,答案永远是“只招聘熟练工”。最开始,他在心里嘀咕,我问有没有培训,你回答我有或没有不就好了?次数多了,他终于清楚,这个答案实际上就是“没有”。

  在2月初“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活动举办的两场招聘会上,“85后”的陈流立志找工作绝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企业学好技术积累经验,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工人。

  然而,招聘会上的企业却似乎“听不懂”这名未来工人的职业理想。企业可以拍着胸脯表示包食宿,大谈薪酬、待遇等招揽砝码,但对陈流渴望的职业培训却语焉不详。

  多数中小企业重使用轻培养

  入春以来,记者多次在招聘会上采访求职者发现,如今有不少求职者同陈流一样,把技能培训当成衡量企业的重要条件,“我希望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进步。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个企业能提供培训,说明它重视长远发展,是一家比较靠谱的企业。”陈流说。

  陈流的判断不无道理。曾几何时,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培训搞得红红火火,职工夜校座无虚席。而现在,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大大弱化。

  “从企业方面找原因,不少企业用工短视。”在百色市矿山机械厂负责招聘的经理廖志诚看来,现在企业进行在职技术培训,是要培训出一批中等技术人才:“高级技师是技术工人金字塔的顶端,他们人数少,流动性不大,一般集中在大型国企里面,从事一些技术技能尖端的工作。而一般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处理简单问题的中等技术人才。”

  那么培养一名中等技术人才,一家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呢?有企业负责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要将一位零基础的工人,培训为拥有基础技能的焊工至少需要两个月,再继续把他们培养成为中等技术人才,又要花费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要给工人开工资,工人学习所花费的培训费用、物料费、设备损耗、水电费等也是由企业承担。“投资时间长,见效慢,还要防止工人跳槽。” 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愿意付出成本,在招聘技术岗位的工人时直言不讳地提出,只“招收熟练工”,对于技校学生和职业技能较低的农民工一律拒之门外。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技术工人约7000万,其中初级工所占比例为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比例为5%。目前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很多民营中小制造企业为节省成本,几乎不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队伍,而是完全依赖社会招聘,一边招聘一边流失,陷入恶性循环。

  这样的情况无独有偶,记者在广西中小企业中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不能为技术工人提供稳定而丰厚的薪酬,工作环境也比较差,对职工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养。

  “不少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没有把劳动力当做资源要素对待,只愿意消费人才,不愿意培养人才。缺乏在职培训技术工人机制。”南宁市人社局一位负责人表示。

  重视人才培养企业才有后劲

  一些企业则尝到了重视人才培养的甜头。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翘楚,该企业就办起了柳工职业培训学校,光专业的培训教师就有70多人,主要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高级技工培养。“每年仅高级技工的培养,投入就超过100万元。对高级技工人才的培养,能为企业带来技术和产出效益,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柳工职业培训学校主管戴柳鹅说。

  据戴柳鹅介绍,柳工在职员培训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多,而且培训也越来越规范。“培训课程均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设置,进行模块式教学,对每一项课程,设置科学考核,培训不会走过场。”

  全国总工会相关部门在“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启动仪式上呼吁,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创新培训形式和载体,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

信息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友情链接: